首页 > 质检 > 质检资讯 > 检测 > 正文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铸就一流纤检品牌
2013-05-17
                                                               0

文/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

 

  技术工作是纤检事业的重要基础。在国家质检总局及中纤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努力提升“五种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效,全力打造符合质监工作新形势及产业转型升级新要求的高端公共技术服务品牌,检测业务不断发展,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思路,有办法,才能铸就一流纤检品牌

  遵照总局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部署,我院切实加强对技术工作的领导,从管理机制创新入手,在培养技术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团队,推进“两个体系”、“两个平台”建设,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管理体系。2008年,我院成立科技兴检领导小组,由院一把手亲自抓科研工作,成立研发中心,配备固定的研发人员,专职从事科研创新工作,形成专门部门、专门人员负责的良好架构。同时,从科研管理、经费管理、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着手,制定了《科技工作管理制度》、《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技术进步奖励管理规定》、《专业技术资格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从项目的申请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结题、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建立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项目追踪问效机制及科研奖励机制,创造有利于科研发展的大环境,确保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实现科研工作持续、有序进行。

  (二)优化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我院着眼于事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自身特点,把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发展战略的主抓手,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按照科研项目+基地+人才+高校的模式,加大与高校在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实现科学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利用科研项目横向合作的契机,不断吸纳人才,将科研项目变成发现人才、汇聚人才的“试金石”、“吸金器”;另一方面,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为我院技术骨干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将基地建设成我院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摇篮。目前,我院研发中心汇聚了来自复旦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5人,硕士8人,这支精英团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我院紧紧围绕服务政府质量监管及产业发展需求,以生态纺织品安全检测、产业用纺织品检测等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承担科技、标准项目的扶持政策,形成多元经费投入机制。一是主动配合政府当前中心工作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如配合政府对产品质量监测的需求,争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项目资金支持;针对国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筹建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测试中心(广东),大力开展产业用纺织品标准、技术研发活动。二是把院发展战略融入政府工作,围绕广州国家质检中心集聚区“一区三园”建设规划,争取政策支持,斥资2亿多元建设广州技术中心纤检实验室,一期工程总面积达35000平方米,明年将竣工投入使用,涵盖恒温恒湿、抗菌DNA、化学、生态、色牢度、服饰及产业用等七大专业实验室,并配有专门的科技研发实验室,有力增强我院创新实力。三是立足自身,每年投入业务收入的3 %(约600万元)作为固定的科研经费,坚持将资金用在发展上。此外,按照国内外标准的要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2012年共投入4500万元,用于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目前,我院汇集了代表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专用检测器材1300多台(套),设备原值1.5亿元,为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检测技术水平的应用和创新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建设“数字纤检”,提升信息管理能力。一是加强外部信息跟踪研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立专人负责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获取最新信息,组织团队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开展后续工作。今年,我院及时发布标准信息18次,涉及国内标准320项,国外标准436项,大大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二是加强风险预警。建立纺织服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制度,为各级政府提供产品技术分析和风险预警服务,有力地加强了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提高了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和质量稳定性。今年与省局风险预警监测中心联合开展纺织品水洗后有害化学物质残留的风险监测工作,为政府更好地开展纺织品质量监管工作,合理引导舆论,消除公众疑惑,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加强内部信息挖掘。今年9月,我院第三代信息系统将正式启用,实现了对实验室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的全面管理和控制,构建一个强大的“虚拟实验室”。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为我院科学决策、技术服务及科研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IT支持。这使得我院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业务平稳快速发展。

  (五)注重成果应用,构建科技研发体系。一是构建“金字塔”形项目递进管理体系。按照“侧重应用、鼓励创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构建多层次科技研发体系。根据科研项目的来源和目的不同,把科研项目分为“金字塔”形递进式的三个层次,“塔基”为院储备项目,主要是针对市场需求,解决检测技术问题;“塔中”为院攻关项目,主要是由市场潜力较大、需要较急迫的储备项目转变而来;“塔尖”为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检测技术难题及新技术开发。同时,注重项目研发的关联性和延续性,众多相互关联的项目逐渐构成完整的研发体系。二是形成“产、研、用”联合攻关体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基地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大与高等院校及企业的合作力度,逐渐形成“产、研、用”联合攻关体系。与中山大学、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各类科研项目8项,取得良好效果;与深圳合隆毛厂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实习培训基地”及“技术合作基地” 两大基地的建设;与仪器生产厂家合作开发“溶剂回收系统”、全自动一体化固相萃取设备等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两种设备均已投入使用,在降低化学测试污染,改善工作环境空气质量,提高检测效率等方面有显著效果。三是加大科研成果对业务发展的支撑力度。我院坚持科研项目立项立足于市场,服务于检测,把科研工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日常的检验需求相结合,80%科研成果已应用于日常检验工作中,院检测能力从2010年初的10个检测领域、302个大类、767个检测标准,发展到目前的14个检测领域、459个大类、1503个检测标准。科技创新为我院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延伸技术服务,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以产业用纺织品、生态纺织品、服饰三大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及服装舒适性和功能性检测评价平台建设为战略发展方向,推进“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试点工作,不断拓展技术服务的外延和内涵,为企业及行业发展搭建一个集标准服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信息服务、质量检测为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一是加强技术增值服务,在提供传统纺织品服装产品检测服务的基础上,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拓展产业用纺织品、服饰产品检测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标准服务、质量控制等综合技术支持,提升服务附加值。2012年,我院针对不同企业产品特色,量身定做GTT方法标准8项,指导企业起草企业标准16项,接受企业质量技术咨询1190次,出具书面咨询意见和质量分析意见75项,在广州、上海、福建、香港等地举办12场大型标准专题培训,为企业免费培训2000多人次,首开在香港进行标准培训的先河。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发展意识,走质量兴业之路,帮扶多家企业荣获广东名牌及中国名牌资格,“广州纤检”的地位在业内不断提高。

  二是搭建电商服务平台,随着互联网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网购企业及网络销售平台企业逐渐闯入人们的生活,也为产品质量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我院紧贴这种新型产业和消费方式的特点,主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2012年,成功入驻淘宝质检服务平台,成为广州地区首家实现网上订购质检服务的机构。积极参与淘宝“天猫之声”质量提升方案课件的录制,承办“淘宝+天猫卖家质检品控培训会”,提升网络卖家品控能力;制定《纺织品、服装天猫抽检评价规则》及《鞋类产品天猫抽检评价规则》,承担淘宝集市及天猫抽检任务2100多批次,有效规范网上交易平台。

  重实效,重成功,才能维护一流纤检品牌

  近年来,我院贯彻落实中纤局《推进纤检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意见》等有关工作要求,以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动力,在为政府规范市场及企业质量控制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了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近10年,我院检验业务量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现年出具检测报告书40多万份,为行业经济的发展搭建了一个高端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了整个纺织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我院被广东省科技厅评为“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百强企业(机构)”。

  (一)服务政府成效显著。近三年来,圆满完成国家、省、市质监和工商系统的64次、4995个批次的监督检验任务,完成国家储备棉出库、入库公证检验任务10万吨,持续保持零差错的纪录;针对学生校服等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配合政府做好校服生产及采购环节质量监管,使广州市公办中小学校服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为各级政府部门掌握产品质量状况、规范市场,建设质量强市,提升“广州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8—2011年,我院连续四年荣获广州市质监系统先进单位, 2010—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全

  国商业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先进单位。

  (二)检测平台建设亮点纷呈。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加大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011年,我院与增城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增城市新塘牛仔服装专业镇检测平台,为新塘牛仔服装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其由“新塘制造”向“新塘创造”转变。联合广州医药工业研究院等7家机构发起成立了以“产业集聚、树立品牌、形成特色、拉动经济”为目标的海珠检测与认证产业联盟,并作为专业技术服务业创新集群写入广州市“十二五”科技规划。2012年,又联合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8家全国主要纺织服装检测机构,牵头组建“国家纺织服装检验中心联盟”,形成联合发展、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创新机制,构建跨区域的纺织服装产品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三)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三年来,共完成了16个科研项目研发,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2项已获授权,参与了200多个标准的制修订,发表国内学术期刊论文118篇。两个科研项目分别荣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科研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同时,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切实解决了某些检验项目“检不了、检不准、检得慢”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也为我院带来了直接的业务收入,如项目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利用自主合成的固相纤维萃取头应用于纺织品有机磷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检测,我院及相关单位使用该项技术后减少使用有机溶剂50吨,检验成本降低50%,检验效率提高30%,新增产值1.09亿元。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国家质检总局的充分肯定,于2006年及2010年两次被评为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先进集体,多次荣获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服装标准化委员会的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

  (四)实验室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我院取得了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57个国家和香港地区70多家实验室认可组织的认可。2012年,又成为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CPSC )认可实验室、输日纺织品白名单检测实验室,广州纤检品牌在全球化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目前,能检测的国外标准515个,超过全部标准数的33%,所出具的中英文报告实现“一证通全球”,有效降低企业检测成本,帮助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抢占国际市场,助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经过近年的努力,我院综合实力得到很大提升,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事业要想获得科学持续发展,必须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才能提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必须围绕国家及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解决政府和群众关心的突出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才能赢得国家和地方的广泛支持,才能使创新成果转化真正落到实处,推动事业的科学发展;三是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形成一支既熟悉检验业务,又了解科技研发规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有效支撑事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必须加大体制机制、管理创新的力度,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科技研究、标准制修订的良好环境,才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驱动技术进步;五是必须进一步明确技术创新的目标与任务,积极拓展社会公共技术服务,用我们的技术资源、研究成果回馈社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中国纤检杂志)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