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拓宽纤检事业发展之路
访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局长张善军
2012-03-13
分享至:

 
  山东省纤维检验局隶属于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始建于1950年,是集棉毛麻茧丝化纤等纤维及纺织品服装质量检验、行政执法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监检合一的综合性的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近年来,本着服务企业、履行职能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论在人才、技术、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都具备了雄厚实力和一流水平。

  锻造领导力
  记者:您作为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局长,是如何思考和确定工作思路及工作目标的?
  张善军:2011年初,我们提出了“一个贴近为中心、二个导向为引领、三个资源为支撑”的工作思路,以质量提升年为总抓手,全面谋求事业发展。一个贴近为中心,即贴近省局的中心工作,以“精心、精细、精准、精益求精”为标准,抓好各项工作;二个导向为引领,即:一是政策性导向,用低碳经济和产品创新的理念,促进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引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市场性导向,用市场需求、绿色健康、质量安全的理念,促进企业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三个资源为支撑,即:一是政策资源支撑,二是市场资源支撑,三是科技资源支撑。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棉花市场极度不稳定的情况下,我们仍在全国纤检行业名列前茅。
  记者:在会议室里看到一些标语式的宣传牌,比如“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这些只是一般性口号还是有实际内涵?
  张善军:有实际内涵,不是随便写上去的。比如“高起点”,是说做任何一项工作一起步就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或者说是最前沿上。以棉花公证检验为例,多年来山东一直是靠前的。去年3月份,中纤局陆阳局长在德州视察工作时曾表扬我们,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听到后说“看来山东的棉花公检在中纤局是有点位置的”。陆阳局长说:“不是有点位置,是干得很好。”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了工作的高起点。2004年全国棉花公证检验第一批试点单位就有山东。从那时起,我们就把排头兵作为一个起点,一刻没有放松过。在积极推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上,我们按照中纤局棉检体制改革的部署,积极协调省发改委等部门做好企业的宣传发动工作。截止到目前,我省按新体制要求完成加工设备改造的企业已达到350家,占规划企业的97%,该项工作始终走在内地省份的前列。
  记者:您提到“一个贴近为中心”,能否用具体工作实例诠释?
  张善军:贴近政府中心工作的实例很多,我们做所有的工作都强调对产业经济发展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不是这样,政府就很难支持你,你的工作很难开展下去。以茧丝公检为例。前几年,通过我们的检验发现了山东的茧丝不如南方的茧丝质量好,我们找到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茧种不行。于是我们就给有关部门建议,要换茧种。政府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指导茧农换了茧种,结果茧丝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随后省政府就希望我们扩大茧丝的公检范围,这样才使我们的公检量成为全国最多的。
  前年我去凉山参加一个蚕茧工作会,会上就产生一个想法:同样的蚕种,同样的养殖方法,为什么人家的蚕大,山东的蚕小,是否与吃的桑叶有关?我对省政府茧丝办的同志说出了这个思考,并建议搞个试验。茧丝办的领导很支持我的这个想法,很快搞了试验种植,目前还没看出结果来。所以说检验工作只有与政府关心的产业发展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支持,才能有作为。
  记者:您觉得部队经历对您现在领导纤检工作有什么积极影响?
  张善军:我老家是山东菏泽,1974年高中毕业就直接参军了。1994年转业到地方,当时是副团职干部。转业后先到标准院(标准所),当所长助理。2000任纤检局副局长,开始接触纤维这一块,2008年担任局长。在部队期间,我一直从事军事作训工作。如果说这样的经历对我到地方工作有什么积极影响的话,我想一个是细致的习惯,一个是超前意识。在军事工作上,细致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取胜的必要条件。超前意识是预判未来的能力,是对可能性的解读。我觉得这两个方面都对我现在所做的纤检检验工作有着积极意义。军事一种科学,检验也是一种科学,都需要细致。至于军事工作的超前意识,在我看来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创新。工作要超前,就是要创新,不然就会落后。

  提升创造力
  记者:您几次提到“纤检工作很有干头”,不是随便说说的吧?
  张善军:这是我的真是感受。首先以棉花为例。山东是全国重点棉花产区之一,1980-1991连续12年面积产量居全国首位。1984年总产170多万吨,1992年后由于棉铃虫暴发危害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山东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2000年后,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普及,棉花单产和植棉效益提高,我省棉花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发展,2004年总产100万吨左右。近几年虽有所下降,年际间波动也较大,但依然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
  棉花公证检验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课题,我们侧身质棉花检体制改革之中,有作为的地方很多,这都需要智慧,需要创造力。比如,我们在不断更新棉花企业档案、做好分类管理基础工作方面就有一些创新:一是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强化服务,促进新体制棉花企业发展,引导新体制企业拓宽经营思路,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二是做好旧体制和无资格棉花企业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增加对旧体制和无资格棉花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加大对旧体制企业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无资格棉花企业进行取缔性打击,为新体制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今年棉花市场极不稳定,棉花质量监督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我省棉花没有出现区域性、大的质量问题,完成了国家局和省质监局的棉花质量监督任务目标。
  记者:听说你们在茧丝质量监督管理上也有一些好的做法?
  张善军: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全省各蚕茧企业收购加工质量档案信息和茧站质保条件进行全面核查,摸清全省151家企业352个蚕茧站的底数,为茧丝的质量监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为加大对茧丝的检查督导力度,对所属的352个茧站进行了桑蚕鲜茧质量监督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茧站监管率达到100%;三是对春、夏茧收购期间的桑蚕鲜茧质量监督检查情况实行周报制度,为中纤局及时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数据。在监督检查中,注重严厉打击蚕茧收购加工及生丝流通过程中的质量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我省蚕茧收购秩序。
  记者:对于专业纤检机构来说,您认为在哪些方面最考验创造力?
  张善军:从一般意义上说,任何工作都考验创造力,但如果具体说,可能会有不同侧重点。
  以纺织品委托检验为例。山东是棉花生产大省 也是纺织品出口大省。山东的服装多半是出口的,内销的没有多少品牌。我们就给省政府建议,还写了报告,谈山东纺织品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内部把关没跟上,检验的少。由于很多企业不重视质量检验报告,所以在内销市场上就难以被消费者接受。
  这样的结论是否站得住脚呢?我找到一个办法进行佐证。去年4月份,我以个人名义给省内知名服装企业的老板写了一封邀请信,召集他们来开个检企合作座谈会。会议的背板上是这样写的:“只有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才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只有加强产品每个环节的质量检验,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只有检企紧密合作,才能形成合力,沟通推动我社纺织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结果证明了我们的分析判断,不但70多位服装企业老板从省内各地前来参加会议,而且会议之后我们委托检验的数量提升很快。前不久,南山公司的质检经理来局里专门说这个事。以前送检一年也就10多万元,现在是100多万元,过去只是一个环节进行检验,现在是按照多个生产环节送检。虽然检验费增加了很多,但他非常高兴,因为利润增长的更多。

  强化执行力
  记者:创造力最终要通过执行力来体现,您是如何看待团队执行力的?
  张善军:执行力是操作能力、落实能力。通常说,执行力源于团队素质,但我更愿意认为执行力取决于团队文化。前面我提到“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要求”,表面看是工作思路和目标,但本质上则是团队文化。素质是个体的集合,而文化则是整体对个体的内在约束。在一种团队文化下,执行力会得到最大释放。
  例如,从创造力来说,我认为纤维检验的路子很宽,纤维检验局的名字就起得很好,我们可以最大范围地用足“纤维”这两个字。随着棉花代替品的增多,我局开拓了竹纤维、木纤维及大豆纤维等纺织品检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一个发现,在市场上,红木家具是高档家具,价格很高,但却找不到检验其质量好坏的地方。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既然我们已经有了木纤维的检验,为何不拓展这个能力去检验红花木家具呢?思路有了,接下来就是执行力了。我们很快设了红木材质检验中心,通过对红木纤维的检验,进行对红木的鉴别。在省技术监督局的支持下,我们只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以下工作:一是红木实验室通过了省资质认定;二是聘请国家林科院专家为实验室的授权签字人,对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进行指导;三是与《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和其它媒体进行业务合作,举办现场免费为市民鉴别红木真伪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与省内4家较大红木企业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并与富雅等3家红木商场达成了合作意向。现在这项检验业务已成为我局的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记者:团队文化也是与团队素质分不开的,您如何看待团队素质呢?
  张善军:是的,团队素质、管理机制与能力,以及技术设备等硬件建设都是团队文化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局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0余名, 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1人,大学本科33人;高级工程师22人,工程师26人;实验室面积达5000平方米,其中恒温恒湿实验室650平方米;检验能力涵盖了纺织品、服装以及棉、麻、毛、茧丝、化纤、土工布等八大类299种产品;拥有大型测量设备142台件,其中进口测量设备20台套,包括国内领先的美国 菲尼根公司的TRACE DSQ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德国耶拿原子吸收光谱仪、 美国HVI1000棉花测试系统、英国SDL羊毛细度仪、英国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机、瑞士USTER条干仪和纱疵仪、西德贺利氏日晒色牢度仪等;2002年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评审,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中的佼佼者和排头兵。
  记者:您对纤维检验机构的前途如何看?
  张善军:经济的全球化及检验市场的全面开放,给检验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局将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和提高检验能力和服务水平,一如继往地以“方法科学、行为公正、结果准确、顾客满意”为质量方针,遵守公正、公平的职业行为规范,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优质满意的服务。 (中国纤检) (E04)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