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质检 > 质检资讯 > 检测 > 正文 
 
  2014: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十大”关键词
2014-05-18
                                                               0

  “非棉纤维公证检验遇上了改革的大好时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要迎接机遇,保持已有优势的基础上,看清自身存在问题,不断完善自我,夺取更大胜利。”——中国纤维检验局副局长阎思进。

327日,全国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来自河北、广西、山东、四川等地专业纤检机构共5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全国纤检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14年的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中国纤维纤检局副局长阎思进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纤维检验局公检二处冯平向大会作了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报告,并部署了2014年非棉纤维公证检验的工作要点。

 

关键词1:完善

要说最能概括此次会议主题的一句话,无疑是——“非棉纤维公证检验要在改革中完善、完善中提高。”这句话由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青海在今年全国纤检工作会上提出,他勉励专业纤检机构要不断完善非棉纤维质量监督;进一步完善纤维标准体系提升检验技术能力,提高仪器化装备水平,提升检验结果一致性和检验效率;加快公证检验数据的产业应用研究,满足差别化公证检验需求,拓展非棉纤维公证检验作用。中国纤维检验局局长张克才听取此次会议准备情况汇报时着重强调了这句话。

“完善”一词首先意味着,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对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对非棉纤维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的肯定,对多年来在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中纤检机构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的肯定。同时也表达出了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是纤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诚然,“完善”也意味着工作中还有欠缺之处、不足之处。因此,纤检机构必须抓住时机,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此次会议上,中国纤维检验局副局长阎思进透彻地指出了当前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了原因,同时提出了指导意见。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副局长魏成立在会议讨论时说:“‘在改革中完善、完善中提高’,这句话很是鼓舞人,提振了我们继续前进的信心。”

 

关键词2:工具

“公证检验是助推非棉纤维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这是阎思进在讲话中所述三点意见中的第一点。多年来,非棉纤维公证检验一直前进得步履蹒跚,而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更高层面上,也包括纤检机构自身层面上,如何认识非棉纤维公证检验的地位和作用。正因为事物的地位直接影响到事物的前途和命运,所以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在非棉纤维产业中处于什么地位,直接决定着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空间。阎思进在讲话中一语道破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在产业中所处地位——它是助推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这里的“工具”作用表现在多方面:首先,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实施以来,桑蚕干茧、山羊绒、麻类纤维质量保持基本稳定;非棉纤维流通领域有序,再未出现大的质量案件;促进了非棉纤维公平交易市场,区域性依证书交易结价形式多地实现。“组合售茧、公检

计价”是众多作用形式中的一个代表,其突出的优点是应用公证检验结果“二次返利”,使农民的“一次分配”所得更加到位。同时,公证检验证书在金融领域发挥了作用,可用作金融机构放贷的凭证。宁夏中银羊绒集团公司等羊绒企业,连续数年使用公证检验证书作

为贷款依据,云南普洱佳浩茧丝集团公司,新建下属新产品企业,抵押干茧实物、使用公证检验证书取得银行建设贷款。再者,公证检验对产业的引导作用也逐步发挥出来,表现为对生产预警方面有所体现,服务企业生产组织活动有所深入,跟踪产业政策实施效果有所作为。

 

关键词3:推进

中纤局公检二处处长冯平在工作报告中,首先总结了2013年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的成绩:一是破解了影响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有效性问题,如启动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数据应用需求调研;做好茧丝、麻类纤维承检实验室调整,启动四川苎麻精干麻、徐州生丝公证检验实施工作等。二是推进毛绒纤维质检体制改革,如毛绒质检体制改革试点形成共识并获得财政部经费支持;细化改革试点工作内容及进度安排,草拟《毛绒质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原毛毛基、分梳山羊绒手排长度国际标准研究》质检公益项目编报、评审答辩工作

等。三是实现了公证检验质量全要素控制,如加强技术交流培训,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公证检验工作质量标准等。这些“推进”表明过去在非棉公检方面行之有效的思维、做法和经验,为下一步工作的推进打好了基础,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他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五个方面要下力推进:一是围绕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实施非棉纤维公证检验;二是依靠推动毛绒纤维质检体制改革,促进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发展;三是实施公证检验全部质量要素控制,维护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权威性;四是加强公证检验数据的产业化应用研究与推广,提高公证检验的有效性;五是推进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文化建设,提高公证检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4:不够

非棉纤维公证检验走过十几个年头,目前处在深化发展的关键期,难免有诸多方面的绊脚石,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直面挑战,不断完善。

此次会议提出了,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在诸多方面的不够:工作有效性还不够突出,检验技术基础既粗放又落后,对公证检验的后续分析重视不足、运用不够;公检需求与满足公检需求匹配不够,非棉公检品种少,公检量占比不高,覆盖区域范围小;公证检验同纤维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作用不够充分,社会认知度不够高等问题;现有制度不适应交易需要,公证检验结果公信力、权威性不够,缺少配套政策支持。

阎思进指出,这些问题已经与我们的工作共存了多时,如果我们不重视、不认真加以解决,必将有害于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的推进与发展,甚至影响纤维质量监督工作的大局。

 

关键词5:有效性

“有效性”是公证检验的生命,是衡量公证检验工作的最重要尺度。以往历次,无论大小会议,都将“有效性”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行讨论。此次会议上,“有效性”同样不容忽视,但重点是从规范有效性分析的角度对提高公证检验有效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阎思进指出,这些年来,我们重检验数量、轻数据分析,对有效性的描述一直停留在泛泛的要求和粗犷的概念上。我们需要把公证检验的数据与产业经济活动中的数据相联系、相结合,规范分析方法,作出对企业和产业有用的结果。今年我们先从干茧做起,给整个非棉纤维公证检验的有效性分析率先做个典范。

规范有效性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桑蚕干茧有效性评价体系建设开始,规范对有效性评价系统的分析,促进公证检验效果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数据化。二是加强公证检验与产业生产加工关系的分析,深化生产加工环节公证检验作用。三是研究公证检验下游产业发展、产品质量相关关系,重点做好桑蚕干茧公证数据与纺织生产工艺相关性研究,提升使用环节公证检验作用。四是分析地方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棉纤维质量信息,促进交易环节公证检验的作用。五是重视非棉纤维资源状况分析调查,掌握非棉纤维品种、产量、地域分布,及时统计分析公证检验数据,多角度分析产地、品种和质量关系,用连续多年的数据反映不同产地、品种非棉纤维的品质变化趋势,定期发布质量分析报告,引导非棉纤维产业优化资源结构、符合消费需求。

 

关键词6:标准

标准是开展非棉纤维质量监督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重要会议、两会代表委员都将标准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法律、法规等放在了一个制度体系的层面。

会议认为,对纤维质量监督者来说,没有标准,就无法开展工作。然而,困扰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水平提高的首要问题就是标准问题。目前,非棉纤维各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标准水平落后,与国际通行的评价方法不接轨,检验方法还停留在眼看手摸的感官检测阶段,耗时、耗人,检验一致性、重现性差等标准问题。阎思进指出:“这种情况不改变,我们的工作就会与产业脱节。作为纤维标准的领头羊,我们必须依靠自己,需要重视标准、研究标准、发展标准。”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及有关部门已安排今年启动羊毛质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这为毛绒系统标准国际化提供了发展机遇,必将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同时,生丝标准国际化过程也将基本完成,干茧标准在检测方法标准方面还有许多事情可做。为此阎思进强调,中纤局公检二处要组织好各项技术标准的升级改进组织工作,下半年要对山羊绒标准改革画出路线图,对苎麻标准修订确定方向。我们要从具体的抓起,一个一个攻破,一个一个提升。

 

关键词7:报验

推行企业直报制度,无疑是会议代表们讨论最激烈并带有一定争议性的话题。阎思进强调首先从公证检验规程入手,加快公证检验制度建设,其中最突出的是推行企业直报制度,手段是引入信息化管理,并要求山羊绒、麻类纤维率先实行企业直接报验。

也有会议代表在讨论中提出,企业直接报验会打破原有管理系统,可能增加企业的工作量,同时以往工作模式是检验机构直接派工作人员到企业蹲点检验。直接报验制度一旦推行,这些检验人员在企业的去留就会较为尴尬。

此外,企业直接报验,将给检验机构在检验时间的安排上带来麻烦,如果企业一下送来大批量的样品进行检验,检验时间的协调也会有难度。

 

关键词8:支持

“西部大开发”“东桑西移”等政策的实施,使我国茧丝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国家支持与否,对一个产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非棉纤维产业就是如此。

今年,国家将重点支持集中产区、民族地区的非棉纤维产业发展:一是支持茧丝绸行业转型升级,贯彻商务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二是支持内蒙古毛绒产业振兴,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毛绒纤维仪器化公证检验试点工作,逐步建立产品溯源、质量分级、公证检验、市场拍卖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三是支持集中产区、专业化交易市场实施公证检验,扶持产业聚集区域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提质增效;四是继续支持专业化交易市场实施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形成质量引导价格的交易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9:监督  

非棉纤维质量高低,是与专业纤检机构的监督手段相关的。阎思进指出,这些年,非棉纤维流通井然有序。

我们加强行政执法,注重事前检查、事中监督、事后处理,公证检验作为常年性的质量控制模式,聚焦非棉纤维质量。各地纤检机构同时开展监督检查,立案查处质量违法行为,非棉纤维质量案件从2009年至2013年呈波浪式变化,一年高企、翌年低走,多时200余起、少则80余起,与传统农业生产的“年景”相对应,符合生产和流通实际,再没有爆发“羊绒大战”或“蚕茧大战”,也没有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质量问题,稳定了非棉纤维市场流通秩序。

监督,同时意味着对公证检验工作质量的控制。会议认为,加强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质量控制,必须从几个方面做好监督工作:首先,强化公证检验实施过程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公证检验过程是否符合规程和标准规定,核查非棉纤维公证检验数量,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和样品退还情况,监督检查结果纳入工作质量考核和年度先进评选。

其次,组织非棉纤维公证检验监督抽验。定期组织山羊绒、桑蚕茧、丝及麻类纤维监督抽验;突出抓好抽验问题的整改,督促承检机构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研究改进监督抽验的方式方法,使之更加适合非棉纤维生产交易需要。

再者,开展非棉纤维公证检验人员培训与技术交流活动,承检机构要继续做好山羊绒、麻类纤维、茧丝检验关键岗位人员培训,通过考核持证上岗。此外,还要加强非棉纤维公证检验设备运行状态管理。会上,中国纤维检验局监督处副处长庞宁阐述了加强监督执法对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10:改革

最后将“改革”作为一个关键词,不是因为不重要,恰恰相反,是因为十分重要。今年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的一切重点,都与改革紧密相关,未来一切工作的推进,也都要求“在改革中进行”。

2013年末,中央相继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都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商务部、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建立健全产业统计检测体系,引导和规范产业有序发展。国家质检总局第210期局长办公会要求纤检机构通过改革,争取各方面的政策、经费支持,加大非棉纤维公证检验覆盖面,提高仪器化检验程度,更好地发挥公证检验的作用。中纤局领导也多次强调,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争取做好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在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中,毛绒质检体制改革无疑是当前非棉纤维质量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阎思进谈道:“这一工作从2010年初访问澳大利亚羊毛检测局开始准备,到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席会议。经过几年的酝酿准备,今年终于列入中央财政预算,实属来之不易。”他强调,这项工作的开展要从标准、人员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纤检机构由此也发现了工作中的诸多不足。江苏省纤检局局长黄晓风说:“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去面对改革,迎接改革,置身改革,相信我们是做好纤检工作最合适的人选。”

一天半的会议,紧张、务实,有理由相信:“非棉纤维公证检验遇上了改革的大好时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工作必将在改革大潮中踏浪前行,而纤检机构也一定会充分认识到眼前的困难和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为非棉纤维质量监管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为发展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纤检事业做出新贡献。

(来源:《中国纤检》杂志社)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