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本网专区 > 正文 
 
  邓兆萍携“知否·岭南”非遗大秀 亮相京城中轴线
2019-10-24
分享至:

  CTEI网讯 10月23日,著名设计师邓兆萍新作“《知否·岭南》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亮相北京景山的“锦绣中华——2019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享受一场精彩纷呈的岭南文化盛宴。

  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推荐的设计师和广东纺织服装非遗推广大使,邓兆萍多年来坚持以中国特色和本土文化为创作核心,致力于通过时装作品展现当代中国时尚文化生态新貌。走在时尚前沿的她,一直以中国元素、岭南元素融入现代服饰中,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在改良的服饰结构中融合岭南非遗元素的调性,构成这次“知否·岭南”极具岭南特色的系列服装作品,呈现出独属于邓兆萍的创意风格。

  京城中轴线的制高点,皇家园林景山公园内郁郁葱葱,广东音乐《雨打芭蕉》闲适恬雅的出场为服装秀揭开帷幕,舞姿翩跹,行云流水,为这夜呈现来自岭南的诗意。粤音与舞蹈完美衔接带出云月相逐的意趣,属于岭南的活络灵巧与皇家园林的端静大气形成对比,大胆的尝试再次引起了文化碰撞,产生截然不同的趣味与灵动令人赞叹。

 

  本次服饰秀以科技、时尚、艺术、人文等多元因子结合,展示“象牙白”、“莨绸黑”、“千丝红”三大系列46件作品,传统与现代和谐交融,细腻之中尽显岭南时尚新风。邓兆萍介绍,在历史悠久的岭南大地上,保留了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多项国家级非遗技艺。

 

  广府雕刻精细工整、玲珑剔透素来闻名。象牙制品“禁贸”之后大师们层层雕镂、匠心独运的技艺以精湛的骨雕作品再续传承,同样令人叹为观止。独遗一袭象牙白,犹如月下之霜,终为底色,衬托着大自然恣意生长的繁花,画家心中怒放的色彩,诉说着无尽的岭南之美。

  有“软黄金”之称的莨绸(香云纱),纯手工的繁复制程令每匹面料都饱含匠心。服装将“三雕一彩一绣”,和红棉、洋紫荆、桃花、荔枝等岭南常见花卉水果、以及满洲窗等建筑作为创作灵感融入设计,以广彩作为配饰巧妙点缀,将她对岭南文化的热爱,对历史人文的思辨与时尚流行巧妙联接,用现代服装为载体,再现岭南传统技艺之美和艺术跨界之创意魅力。

  岭南四季如春,花儿竞相争艳映入粤绣手艺人的眼中,在薄如蝉翼的绢布上落下秀丽多姿和无限生机。本场大秀,邓兆萍携手邓小玲、邝文强、张文君、陈梓川、叶瑞娟、姚晓昀六位岭南画家的创作,为非遗走进时尚添上亮眼的一笔。“先画后绣”艺术表现形式的采用,将“画”与“绣”两个看似不同的艺术门类,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在柔软的莨绸、真丝面料上,画家恣意泼墨、随心点彩,远观千花烂漫,近看绣工精细跃然——或点染于花之蕊、叶之脉,或蕴绣于鸟之羽、果之形。既保留了画家的自由之风,又突出了绣工的精妙之处。

  今夜岭南很近,近在眼前。袅袅奏起的岭南乐声中,模特伴随着韵律出场,飘漾的裙袂聚焦观众的目光。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而广州作为中国“南大门”,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通关口岸,独特的地理地缘令她拥有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成就了一方水土的人们“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许多励新图治的华章。

  “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锦绣中华”活动为非遗与时尚提供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

 

问与答

  问:设计中融入了大量岭南文化元素,是否会被现在的消费市场接受?

  答:30年来一直在运用中国元素,我感觉自己的DNA中已经融入了,一下笔就会有传统元素。在这样一个现代社会中,我做的也是当代服装,现在设计的服装中对于传统技艺或传统元素的运用不会超过10%,只是将传统元素变成服饰中的点睛之笔。我们要走向市场,设计师的作品最终还是要变成消费者身上传播的应用服饰。

  问:您已经做了多场有关岭南文化的秀,下一场还将是有关岭南的主题吗?

  答:最近四年来,我做了多场带有岭南文化元素的秀,如《织梦岭南》、《广府荟》、《西来初地》等,把非遗传统工艺,岭南建筑风格巧妙嵌入服装结构。但这不表示在服饰设计中仅使用岭南元素。文化的东西是无法界定的,只要是中国元素,适合当年的潮流,我都会借用。当然,因为岭南是最熟悉的,所以岭南文化做的比较多。

  问:作为广东纺织服装非遗推广大使,您未来有何计划?

  答:我一直说应该把自己的才华变成财富,这样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如推广文化、扶贫等。明年我预计将在黔南地区做有关水族“马尾绣”的推广。除了是对当地非遗项目的推广,也希望能给当地的扶贫工作提供一定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以服装为载体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加入到非遗推广的队伍中更是每位非遗推广人责无旁贷的义务。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时尚赋能,瑶海蝶变—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