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质检 > 质检资讯 > 热点 > 正文 
 
  山羊绒精纺制条的工艺探讨
2013-10-15
                                                               0

摘要:

    本文通过多年生产试验与数据积累,摸索研究出利用常见毛纺加工设备,确定和毛机、梳理机、精梳机以及针梳机的牵伸并合的选择、工艺流程的搭配和质量控制的标准等工艺参数的选择,解决了羊绒纤维长度较短、细度较细、长度离散较大的困难,最终加工出高品质的羊绒条,为进一步纺制精纺高支羊绒纱创造有利条件。有效促进传统羊绒制品结构向质感轻薄化方向发展、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提供了原料保证的基础,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科技含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为生产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精纺;羊绒;制条;工艺

 

1 羊绒及其制品特性

    羊绒纤细、柔软保暖,是动物纤维中最细的一种,其细度一般在13μm~15.5μm之间,自然卷曲度高,在纺纱织造中排列紧密,抱合力好,所以保暖性好,是羊毛的1.5~2倍。羊绒纤维外表鳞片小而光滑,纤维中间有一空气层,因而其重量轻,手感滑糯,色泽自然柔和。羊绒纤维细度均匀、密度小,横截面多为规则的圆形,吸湿性强,可充分地吸收染料,不易褪色。与其他纤维相比,羊绒具有光泽自然、柔和、纯正、艳丽、柔韧、有弹性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精纺羊绒制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高支精纺制品,如羊绒衫、羊绒披肩等,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由于其手感柔软、轻、薄,纹路较密,抗起球性能好,经用耐磨,消费者穿着后倍增风韵,能够获得温馨的享受和高雅的风度,受到消费者喜爱和追逐,使其成为一种时尚的体现和身份的象征。

2 山羊绒精纺制条的研发背景

    这几年来,我们致力于研发用毛纺设备加工精纺高支羊绒条,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艺流程以及工序质量控制标准。加工技术的成功,不仅充分发挥了山羊绒细度的优势,还可以使大量长度为 32mm及以上的羊绒纤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山羊绒产品的附加值,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山羊绒的精纺制条工艺

    山羊绒精纺加工工序与羊毛精纺相似,有制条工序和纺纱工序。要得到支数较高的纱线,可从原料选择、染色、和毛、梳毛、制条等方面进行改善。如采用预混→和毛一遍→加油→和毛两遍的和毛方法,且减少加油后的和毛次数,有利于毛粒的减少;同时,适当缩小梳理部件特别是末道梳理机各部件间的隔距,可以更好地控制纤维的转移过程,有利于提高毛网质量。

3.1 山羊绒制条工艺路线主要有三种[1]

3.1.1 以毛纺工艺路线为主

    无毛绒→和毛加油→梳毛机梳理→头道针梳→二道针梳→三道针梳→精梳→四道针梳→末道针梳→山羊绒条。

3.1.2 以棉纺工艺路线为主

    无毛绒→和毛加油→盖板梳棉机梳理→并条→并条→条卷→棉精梳→并条→山羊绒条。

3.1.3 毛棉混合式工艺路线

    无毛绒→和毛加油→盖板梳棉机梳理→GN5针梳机→PB2精梳机→GN5针梳机→山羊绒条。

    从山羊绒条及成纱后质量综合检测指标来看,毛纺工艺路线可有效解决羊绒制品抗起球性差的问题但对原料质量尤其是长度、15mm及以下短绒率要求较高;棉纺工艺路线相对成本较低,对原料长度要求不高,后期较适合纺制支数较低的纱线,羊绒制品手感好但易起球;毛棉混合式工艺路线成纱后织片外观纹路清晰度、抗起球性、着色性能均较好,但各工序过程质量比较难以把控。故我们常选用毛纺工艺路线加工羊绒条。

3.2 山羊绒制条工艺参数

    山羊绒制条工艺参数可结合原料及成品目标质量进行选择,如表1所示。

3.3 羊绒条各工序质量控制

    羊绒条各工序要严格做好质量控制,结合长期生产积累数据,笔者认为羊绒条各工序质量控制标准可参照表2所示。

3.4 以长度为38mm以上、平均细度15μm以下,15 mm以下短绒率为5%以下,回潮率为15.9%,含油率为0.56%的白无毛绒为例,对羊绒制条工艺设计进行举例说明,如表3~表5所示。

3.5 羊绒条后期纺纱质量控制

由于山羊绒纤维比较短,要纺制出高品质的羊绒制品,制条过程设备工艺参数选择至关重要,但在纺纱过程中也要注意调整车速、隔距、牵伸等做好短纤维的控制。 尤其是纺纱前纺各工序乌斯特条干均匀度控制四道针梳均要保证在3.2%~5.1%,粗纱应保证在5.8%~7.5%,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成品质量。

4 结论

只有严格控制过程和最终产品质量,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生产产品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各生产厂家可针对以上工艺流程及工序质量控制标准,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原料、纱支参照以上工艺进行参数选择,生产加工过程中因原料或其他原因可能影响质量水平的,可以小批量试制后再进行批量生产,从而纺制出高品质的精纺高支山羊绒条。(作者单位: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

 

(中国纤检杂志)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sy.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大家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