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外贸 > 贸易摩擦 > 正文 
 
  上半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不减
出口企业需进一步加强追踪和应对
2009-07-30
分享至:

  请教专家      查看其它专家

     据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WTO办公室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跟踪与分析,2009年上半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态频频,而以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为依据对我出口产品提出不合格通报的情况也有增无减。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外有关技术措施的发展动态,加强应对,在避免损失的同时,还要利用好技术壁垒,争取更大的贸易空间。

一、我出口产品频遭国外通报

     有关统计显示,上半年共有9个国家或地区发布了669个中国食品不合格通报,其中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的数量最多,占到了总量的94%。而在非食品消费品方面,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发布了109个涉及中国产品的召回通报,欧盟RAPEX系统发布了518个不合格中国产品通报,分别占到其各自通报总量的58.0%和60.9%。

     以上不合格产品通报中,涉及宁波企业的有40个,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3.3%。从通报地区来看,欧盟最多,有31个,其次为美国(5个),日本(3个)和香港(1个)。其中食品类产品不合格通报为6个,原因为农残超标及色素、防腐剂不符合规定等。非食品类产品中,涉及婴幼儿玩具及用品12个,原因主要是有毒化学物质超标、存在窒息和身体外伤风险等;涉及机电产品14个,主要存在设计制造缺陷导致的触电、火灾等风险;其它8个涉及打火机、文具等轻工产品,问题同样也集中在化学物质超标、与安全标准不符等方面。

     从以上情况来看,国外不合格产品通报中涉及中国产品的比例仍然较高。而且,今年上半年,涉及宁波企业的不合格通报比去年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在对外出口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更凸显了以健康、环保、卫生和安全等方面高要求为核心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企业出口的不利影响。

 

二、国外技术措施的发展趋势不改

     2009年上半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共收到各类TBT和SPS通报1427个,较2008年同期增长6.3%,而通报重点仍集中在食品技术和安全、电气和机械设备等的能效和安全,以及动植物疫病防治等方面。

     具体来看,上半年国外主要市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大的变化,其发展动态主要表现出了四个特点。

    (一)是能效法规进展迅速。

      除EuP指令连续出台了4项实施措施外,美国“能源之星”标准、澳大利亚电视机及空调等的能效新标等也加快了更新和实施。

     (二)是儿童用品法规标准不断推新。

      美国《2008年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逐步实施,欧盟新玩具指令也正式公布,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新制定或修订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标准。

    ( 三)是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继续升级扩大。

      欧盟的RoHS指令修正案、REACH法规首批需授权物质清单、以及有机锡化合物、富马酸二甲酯等的新限制法规纷纷出台或更新。同时,加拿大、乌克兰等国对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的控制,以及美国对双酚A的禁用限制,也有不断扩大的势头。

     (四)是食品安全措施更趋严格。

     在农兽药残留及相关添加剂限制方面,欧美日等国仍然不遗余力,种种限量标准或法规相继出台或实施。此外,美国等国在食品安全立法方面也不断有新的动作,美国的食品安全改进法案已在6月获得众议院的初步通过。

 

三、企业应积极追踪应对技术壁垒

     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对外贸易收缩的大环境下,国外市场中各类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更为严峻。而作为出口企业,则更应抱着积极的态度,以每一次跨越技术壁垒为契机,促进产品和工艺的提升,稳定并扩大自身市场。

     检验检疫部门的专家提醒企业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加强壁垒的应对。 一是要积极追踪国外动态信息。 企业应积极与检验检疫部门、行业协会、国外客户等开展信息互通,确保及时得到有关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动态,为调整自身产品和生产争取更多的空间。 二是要积极参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的评议。 参与评议不仅??况,同时对企业来说,它更是一次对国外新法规或标准中的不合理成分提出异议,并结合自身情况,给予合理的、尽可能对自身有利的修改意见的机会。今年3月,宁波检验检疫局联合宁波灯具协会,邀请本市灯具龙头企业,对美国等国提出的灯具技术法规草案进行了评议,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是要积极适应技术标准的发展潮流。 尽管国外少数技术措施有贸易歧视和阻碍进口的目的,但总体而言,EuP、RoHS等近年实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客观上代表了未来产品更健康、更环保、更安全的趋势。因此,出口企业应积极与各方合作,追赶国外市场的先进标准,以产品标准和质量为资本,从根本上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 WTO检验检疫信息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