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出口蚕种 输出技术 嘉兴借“东蚕西移”抢占国际市场
2018-05-23
分享至:

  日前,由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培育的春季一代杂交蚕种“白玉×秋丰”,数量共1000张、12千克,货值1480欧元,经嘉兴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顺利出口希腊,这是该公司自2008年以来,第九年出口蚕种到希腊,质量稳定。据统计,该公司出口希腊的蚕种共计28320张、483.8公斤,价值13.05万美元。之前,该公司还陆续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了多批次蚕种。

  蚕种作为特殊物品,出口不是件容易的事。早在蚕种制种前,嘉兴海关工作人员就依据规程,对母蛾微粒子病送经浙江省蚕种质量检验站检测合格,并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对生产场所的防疫消毒情况开展现场监管,对制种过程、存储、装箱等环节的卫生防疫措施进行了查验,最后在确保其符合出口活动物的卫生要求后办理了出口放行手续。

  据悉,此次出口的“白玉×秋丰”杂交蚕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培育成功的优质高产家蚕春用多丝量蚕品种,该杂交蚕种具有饲养容易、产茧量高、茧丝长、丝质优、制种性能好、适应性广的优点,是我国出口蚕种的主要品种之一,另外还有“菁松×皓月”等。

  嘉兴养蚕历史悠久,老底子里流传着一句谚语:“吃饭靠种田,生活靠养蚕”,说的是,要想填饱肚子,就去种田,要想过上好的生活,就养蚕,可见养蚕对过去嘉兴人的重要性。

  “嘉兴养蚕最鼎盛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桐乡一带,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桐乡一度占据全国县级市中养蚕数量榜首。”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沈柏民告诉记者。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养蚕的人、养蚕的数量越来越少,蚕种的数量从最高峰时的77万张/年,下降到去年的12万张/年。

  数量下降了,但市场的需求却越来越强烈,价格也一路走高,去年品质较好的蚕丝卖到了55万元/吨的价格。如果做成蚕丝被的话,成本价也在230元/斤左右。

  养蚕数量不断下降,市场需求却一路上涨,供需的矛盾如何解决?沈柏民告诉记者,“东蚕西移”成为了当前趋势,主要移往广西、云南等地。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一带一路”上的国家,也逐渐成为了桐乡养蚕的转移阵地。乌兹别克斯坦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乌兹别克斯坦的养蚕历史不比我们短,但因为种种原因,技术停滞不前。”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新华告诉记者。例如乌兹别克斯坦养蚕,每天要对蚕宝宝喂食12次,每2个小时就要喂一次,需要大量劳动力;而经过技术改造后,我国喂食蚕宝宝,每天只需三四次即可。

  “所以我们不仅带去优质的蚕种,还会带去优质的技术。”赵新华说。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以及浙江大学、农科院蚕研所的相关专家,每年两次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指导当地人养蚕,而他们也会派人来桐乡学习。“现在,他们每天也只喂三四次了,学会了科学管理桑树。”对此,赵新华非常欣慰。

  “未来,我们还希望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专门的学院,传授养蚕知识,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赵新华说。

 

  (来源:嘉兴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