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加入WTO这十年:一个纺织大县的全球博弈
2011-12-09
分享至:

  阅读提示   
  入世之初,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国纺织业被认定为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十年过去,中国纺织取消配额带来的出口狂欢,人口红利获取的成本优势,都随着全球纺织产业转移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复存在。
  作为中国纺织产业大省,河北纺织业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革与成长?
  近日,记者走访了我省纺织大县高阳,试图从企业家的点滴记忆中感受河北纺织产业入世十年的酸甜苦辣。 
    
  一、最好的那几年,是个企业都能靠出口赚钱
  12月3日,沿着高阳县高任公路,记者来到位于公路南侧于堤工业园内的河北瑞春纺织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民营企业,可以说是应中国入世而生并成长起来的纺织企业,那一年,公司董事长张瑞春38岁。谈及十年来企业的发展历程,他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入世的受益者。”
  瑞春公司的飞速发展印证了张瑞春当时的判断。2001年公司刚成立时,只做内销,没有出口,且年销售额不过百万元人民币,而今,这家公司60%的毛巾出口,年销售额接近亿元,十年时间,实现近百倍的增长。
  虽然个人感受和认知有差异,但对包括张瑞春在内的大多数高阳纺织企业老板来说,最好的那几年,是从2005年开始的。
  这是对中国纺织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2005年1月1日,主导全球纺织品贸易长达30年之久的配额制度被取消,同时也意味着打开了中国纺织品自由驰骋国际市场的闸门。正是看准这个机遇,2006年开始,从没做过外销的瑞春公司做了第一笔出口单子。
  与张瑞春类似,同样做纺织品生意的河北续万格公司董事长苏秋芬也对那段时光印象颇深。
  “我们公司是1997年成立的,之前发展速度一般,入世后才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1年公司的年销售额不过百万元人民币,到今年销售额已经可以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了。”苏秋芬说。
  入世给纺织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国家放宽了对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管制。大大激发了国内中小型出口企业的热情。其次就是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一下子解放了纺织企业的生产力。
  “再加上当时用工成本低,招工容易,我们的产品价格优势特别大,种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我们厂出口国际市场的产品供不应求。我记得在势头最好的2005年到2007年,不论我们生产什么款式的产品,外商都要,挑都不挑。最好的那几年做纺织,可以说是个企业都能靠出口赚钱。”回忆起那段时光,苏秋芬一脸兴奋。
  正是在这最好的几年里,高阳纺织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统计,到“十一五”末,高阳县纺织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毛巾、毛线、毛毯三大主导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扩大,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8.8%、24.7%和26%。
  整个河北的纺织产业亦是如此。据石家庄海关统计,2003年,我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为4.7亿美元;而到2008年,出口额已经增长到10.2亿美元;今年前10个月,我省出口纺织品1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3%。
  然而,令记者意外的是,再回忆起自己享受的入世红利,苏秋芬除了兴奋还有苦涩:“都说‘福兮祸所伏’,所有人都能赚钱的那几年,真的把我们企业给乐傻了,以至于对后来遇到的危机,一点儿思想准备也没有。”
  随着销售额的逐年递增,2010年初,苏秋芬决定对工厂进行迁移,以扩大工厂面积,增加产能。但在新工厂迁移完毕,开工生产后没多久,苏秋芬猛然发现,生意似乎不像前几年那样好做了。 
    
  二、曾经靠低价、大量出货赚钱的路忽然走不通了
  “大概从2010年开始吧,我们的产品订货量比以前少了好多,一些老客户都把目光转向了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家。而且客户对产品质量也越来越挑剔了。以前我们生产什么样式的,他们就要什么样式的,现在变成了他们需要什么样式的,我们才做什么样式的;以前一个花色的毛巾就可以装满一个10吨的大柜,现在得几种花色拼一起才能装满。”苏秋芬说。
  苏秋芬的遭遇不是个例,几年的WTO“红利期”后,高阳众多纺织企业像是经历“七年之痒”一般,不同程度进入了发展低潮期。
  “毛毯和毛巾一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率很低,净利润率一般只有5%左右,虽然今年销售额同去年比有一定增长,但由于用工成本上涨、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因素,让本来就不高的利润率更是低得可怜。”河北双羊毛纺集团董事长郭艳庆说。
  高阳纺织企业集体遭遇“寒流”,同样源于经济全球化。
  “在入世最初的七八年里,我们依靠低原料成本、低劳动力成本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建起了价格优势。但是近两年,那些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最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已经开始转移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之前的低价、大量出货的路已经走不通了。”高阳县纺织商贸城主任臧哲辉分析说。
  曾经去孟加拉实地考察的河北三利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韩丹告诉记者,在那里,目前工厂的平均地价是中国平均地价的五分之一左右,而孟加拉纺织工人工资只有60美元/月,折合人民币不到400元/月,“高阳这边的纺织工人工资,已经从2001年的平均700元涨到了如今的平均接近3000元。现在的孟加拉就是10年前的我们。这种条件下,我们中低档纺织产品如何跟人家竞争?”
  纺织企业遭遇“寒流”,也让当地看到了自身竞争意识的缺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觉得这句话很适合我们现在一些企业的现状。咱们县的企业大多都是滚雪球似的一点点慢慢滚起来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不强,再加上前几年行情太好,出口企业什么都不用考虑,老板们不用研究产品和市场,在家坐着就能数钱。数着数着就把竞争意识数丢了,把人做傻了。”苏秋芬感叹着,纺织企业依靠出口坐地生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三、投入资金改进设备、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事关企业的生死
  “可以说,这十年我们公司的业绩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快的增长过程中,没有遇到过大的波折。”张瑞春告诉记者,虽然近年来金融危机、汇率上涨、用工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使很多纺织企业陷入困境,但瑞春公司从一开始就坚持的质量战略、品牌战略和内销、外销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很大程度上帮助公司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取得了发展。
  形势好的企业,秘诀也是相似的。“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品牌,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生命力。”12月4日,在永亮毛巾纺织品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公司董事长段亮。他告诉记者,从创业之初他就坚持做渠道、做品牌、搞宣传,产品只走各地大型超市而不走批发市场。现在,他的产品已经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可以说是纺织行业第二次洗牌的时候,企业家能不能经得住考验,敢不敢投入资金改进设备,能不能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事关企业的生死。”段亮解释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段亮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如此有信心,源于公司的技改措施。
  “我们的产品不仅要用最好的原料,还要用最好的设备进行织造。看,这是公司今年投资2000万元新购进的意大利宝玛泰克斯织机。”在生产车间,段亮介绍,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不仅效率相当于普通织机的4倍,而且能生产复杂工艺和特殊要求的巾被类产品。
  除企业家们之外,作为高阳县的经济命脉,纺织企业的转型难题也得到了高阳县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高阳县商务局副局长吴伟光表示,该县商务局拿出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导出口型企业开拓南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高阳县委宣传部沈齐告诉记者,高阳县每年拿出100余万元用于奖励纺织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设备,已有宏润、瑞春、永亮等10余家龙头企业获奖,全县纺织企业也掀起更新设备、引进技术、节能降耗、提高效率的热潮。
  记者采访发现,近两年遭遇困境的高阳企业家们,大多也意识到了企业转型的必要,在技改投资和品牌塑造方面开始发力。
  据了解,今年以来,高阳新上各类先进织造设备1500余台(套),先进纺织设备投资占到设备总投资额度的36%左右,综合效益提升35%。
  为产业提升搭建平台,高阳还先后建设了纺织商贸城、毯业工业区和工业项目集中区园区,以推进产业布局由“分而散”向“集聚集中”的转变。
  这种转变,正在促动当地从企业、产业到整个县域经济发展新局的形成。

 (河北日报) (E04)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